美债遭抛售 外资撤离特朗普关税风暴
近年来,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提出的“对等关税”政策在国际金融市场掀起轩然大波,特别是美债市场出现的异常抛售潮,引发了投资者对美国经济政策稳定性的广泛担忧。这一现象不仅反映了市场对短期政策的反应,更暴露出深层次的信心危机,甚至可能动摇美元资产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市场异常背后的信心崩塌
传统经济理论认为,在市场不确定性上升时,美债作为避险资产通常会吸引资金流入,导致收益率下降。然而,近期美债收益率却反常飙升——10年期美债收益率短期内突破4.5%,30年期收益率更是逼近5%,创下近年新高。美国前财长耶伦指出,这种“收益率与避险需求背离”的现象,本质上是对美元资产安全性的质疑。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信心危机正在形成恶性循环:收益率上升推高政府偿债压力,进一步加剧财政可持续性担忧,而美元指数同步走弱,则加速了国际资本的撤离。数据显示,部分主权基金已开始减持美债,转而增持黄金和德国国债等替代资产。
政策反复的连锁反应
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成为市场动荡的直接导火索。其对华关税税率从34%骤提至84%的激进调整,不仅引发中国的对等反制,更导致全球供应链面临重构压力。企业因政策不可预测性被迫推迟投资决策,反映在宏观数据上,便是制造业PMI的持续低迷。
这种政策不确定性还限制了美联储的应对空间。由于关税推高进口商品价格,核心通胀率可能长期高于2%的目标区间,迫使美联储在“抑制通胀”与“稳定金融市场”之间艰难平衡。历史经验表明,当货币政策失去灵活性时,经济“硬着陆”风险将显著上升。
全球资本版图的重构征兆
当前美债抛售潮已显现出结构性转变的特征。一方面,德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逆势下跌2个基点,显示欧元区资产正获得更多避险资金青睐;另一方面,新兴市场央行外汇储备中的美元占比连续六个季度下降,部分国家甚至探索本币结算机制以规避美元风险。
分析人士警告,若政策方向不调整,这种资本流动趋势可能加速。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日本作为美债最大持有国,其央行若跟随美联储调整收益率曲线控制政策,或将引发更大规模的抛售浪潮。届时,美债市场流动性危机可能外溢至企业债和股市,形成系统性风险。
从近期市场表现来看,特朗普关税政策已不仅是贸易领域的博弈工具,更成为冲击全球金融稳定的关键变量。当投资者开始用脚投票,减持曾被视为“终极安全资产”的美债时,这或许预示着二战以来以美元为核心的货币体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分散资产配置、增加非美元计价资产比重,可能将成为应对新常态的理性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