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十大暴利產業!第一名竟非科技業
泡沫爆破者的真相報告:那些比科技巨頭更會賺錢的「老派」產業
喲,各位投資界的追風者們,今天艾娃要來戳破你們對科技業的盲目崇拜泡沫。沒門,你以為只有矽谷那群穿連帽衫的傢伙在印鈔票?讓我們來看看這些「老派」產業是怎麼用鈔能力把科技新貴按在地上摩擦的。
當科技泡沫遇上鋼鐵般的現金流
全球經濟就像一場永不停歇的雞尾酒會,科技業可能是最吵鬧的客人,但真正在角落裡數錢的,永遠是那些掌握人類基本需求的「無聊」產業。根據《財富》數據,前十大製藥公司的平均淨利潤率15%直接碾壓科技業的10%——這就像用老爺車跑贏特斯拉一樣諷刺。
新冠疫情期間,輝瑞單季百億美元的疫苗利潤,簡直是給華爾街的一記耳光。而醫療器材巨頭美敦力30%的毛利潤?拜託,這比蘋果賣腎機(iPhone)還暴利!人口老化趨勢讓這個產業成了經濟版圖上的殭屍——永遠死不了,還會越吃越胖。
奢侈品:把空氣賣出鑽石價的煉金術
聽好了,時尚達人們:你們手上那個愛馬仕柏金包,利潤率比你們用來刷卡的iPhone還高!LVMH集團2023年18.7%的淨利潤率,根本是在嘲笑科技業的「創新溢價」。路易威登皮具70%的毛利率?這簡直是把牛皮當航天材料在賣!
最荒謬的是,中國千禧世代正在用買房的首付買包包。奢侈品業掌握了終極泡沫配方:限量生產+名人帶貨+虛構歷史=把聚酯纖維賣出黃金的價格表。這種「情感經濟學」連聯準會都印不出來——畢竟他們只能印鈔票,印不出「身分認同」。
能源巨頭:把地球當提款機的終極玩家
沙烏地阿美2022年1,610億美元的淨利潤,相當於每天從地底抽出4.4億美元現金。這哪是企業?根本是裝了渦輪增壓的印鈔機!即便在可再生能源崛起的時代,傳統能源仍控制著全球80%的供給——這就像馬車夫發明了汽車,卻還在收過路費。
德國E.ON用智慧電網把利潤率拉到12%,美國NextEra Energy則證明綠能也能很「黑心」。能源轉型?在這些巨頭眼裡不過是把油井換成風車的財富轉移術。他們掌握著終極真理:你可以不用iPhone,但不能不開燈。
軍工複合體:用世界和平賺戰爭財
洛克希德·馬丁的F-35戰機項目,根本是史上最貴的訂閱制服務——各國政府每年付費「續訂」國家安全。軍工產業的政府合約模式,讓它成為唯一能預測未來現金流的行業:只要人類還會打架,他們就永遠有訂單。
食品飲料巨頭更絕,可口可樂的全球分銷體系,根本是液體版的美國霸權。而Visa的支付手續費?那是對每筆交易徵收的「數位稅」。這些產業的共同點就是:把基礎需求變成永久提款機。
泡沫時代的生存指南
科技業確實能創造改變世界的泡沫,但這些老派巨頭才是戳破泡沫後還在賺錢的狠角色。下次當你被元宇宙、AI這些華麗詞藻轟炸時,記得看看誰在默默數錢:
歷史不斷證明:最賺錢的生意往往藏在最顯眼的地方。與其追逐下個科技泡沫,不如學學這些產業如何把人類的基本需求變成永續現金流。畢竟,當所有泡沫破滅時,人們還是要吃藥、拎包、開燈——而掌握這些的玩家,永遠是最後的贏家。
砰!這就是現實世界的經濟學,殘酷得連華爾街之狼都要流淚。現在,誰還想討論科技股的本益比?(悄悄說:我昨天剛買了特價的Nike泡沫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