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来临 – 上海证券报
欧盟战略自主进程加速:美欧分歧扩大与全球格局重塑
哟,各位经济观察家们,让我们来聊聊这个正在膨胀的”战略自主”泡沫。没门,这可不是什么新鲜概念——就像2008年那些被过度包装的次级贷款一样,欧盟现在正试图把自己重新包装成一个”独立玩家”。但让我们看看这个泡沫里到底有多少实质内容,又有多少是政治作秀。砰!
当老盟友开始互相加征关税
还记得那些美好的跨大西洋友谊岁月吗?现在它们就像被过度炒作的科技股一样正在破裂。美国政府挥舞着”对等关税”大棒,而欧盟的回击简直就像清仓大甩卖——25%的惩罚性关税砸向美国大豆、钢铁和服装。
但这不仅仅是贸易战那么简单。欧盟正在玩一场危险的”去美国风险”游戏:
– 欧元国际化进程加速(虽然欧元区债务危机记忆犹新)
– 供应链多元化(但对中国依赖度却在上升)
– 产业保护主义抬头(打着”战略自主”的漂亮旗号)
冯德莱恩说”欧洲必须掌握自身命运”?听起来很美好,但别忘了欧盟内部那些互相扯皮的国家利益。这就像试图用泡泡糖修补破裂的堤坝——表面光鲜,实则脆弱。
防务自主:最昂贵的政治玩具
说到防务一体化,PESCO机制就像是欧盟版的”众筹军事项目”。50多个合作项目听起来很壮观,但让我们看看现实:
– 成员国防务预算平均仅为GDP的1.5%(距离2%目标还很远)
– 军事指挥系统仍严重依赖北约架构
– 国防工业整合面临各国保护主义阻力
马克龙说要建立”欧洲军队”?这让我想起那些声称要颠覆传统银行业却最终被收购的金融科技初创公司——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俄乌冲突确实给了欧盟一剂强心针,但当危机过去,这些雄心勃勃的计划很可能会像被戳破的泡沫一样萎缩。
在中美之间走钢丝的危险游戏
现在欧盟正试图在中美之间扮演平衡者角色,这种策略就像在玩”抢椅子”游戏:
– 一边批评中国的”人权问题”
– 一边又渴望中国的市场和投资
– 同时还要应对美国的贸易施压
朔尔茨说”欧洲不是任何大国的附庸”?这话听起来很硬气,但现实是欧盟就像个试图在两大巨头派对上保持中立的调酒师——最终可能两边都不讨好。中欧投资协定、数字贸易规则协调…这些合作听起来美好,但就像那些被过度炒作的并购案一样,实际进展可能远低于预期。
泡沫终将破裂?
欧盟的战略自主进程确实在重塑全球格局,但就像所有市场泡沫一样,我们需要问几个关键问题:
当前的战略调整就像一场精心设计的金融衍生品——表面复杂华丽,实则充满风险。欧盟可能正在创造一个新的”战略自主泡沫”,而这个泡沫最终会像所有泡沫一样:要么找到坚实的根基,要么…砰!
(后记:写完这篇文章后,我发现自己在清仓区买了双意大利制造的皮鞋——看,这就是全球化的魅力,即使是最坚定的”泡泡爆破者”也难逃其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