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浪潮來襲 企業搶攻新商機
哟,又一個「強強聯手」的科技童話? 讓我們先戳破那層閃亮的包裝紙——當訊連科技和華碩電腦宣布要「用AI改變世界」時,我腦海裡浮現的畫面是:兩家公司在清倉大拍賣的貨架前搶最後一雙打折球鞋。沒門,這可不是什麼革命性聯盟,只是另一場精心設計的泡沫華爾滋。
合作動機?不過是抱團取暖
訊連的「FaceMe」人臉辨識引擎聽起來很酷,直到你發現這技術在中國安防市場早就爛大街;華碩的「AIoT轉型」更讓人笑掉大牙——他們上次的AI產品是那個會把貓辨識成烤吐司的筆電鏡頭吧?
這對難兄難弟的算盤很簡單:一個缺硬體出口,一個缺軟體故事。華碩的邊緣運算設備堆在倉庫生灰,訊連的AI授權合約簽得手軟卻沒實際應用場景。於是他們一拍即合,把過剩產能包裝成「一站式解決方案」,活像布魯克林二手店裡把破牛仔褲和褪色T恤捆綁銷售的伎倆。
聯合方案?不過是舊酒裝新瓶
他們吹噓的三大方向,根本是科技業的老梗自助餐:
最諷刺的是「客製化服務」——翻譯成白話就是「我們也不知道客戶要什麼,但先收錢再說」。
市場影響?泡沫吹得更大而已
IDC預測亞太AI市場300億美元?讓我告訴你這些研調機構怎麼作業的:把企業IT預算乘以「AI關鍵字出現次數」,再加點星巴克的奶油泡。訊連和華碩的「里程碑」,本質上是把台灣代工思維套上AI濾鏡——硬體貼牌+軟體授權,和當年筆電代工賺5%毛利的模式有什麼差別?
至於未來展望?醫療影像辨識?華碩的顯卡跑醫學影像時會不會彈出「您的驅動程式已過期」?自動駕駛?先讓他們家的路由器學會穩定連線再說吧!
砰! 這不是什麼科技革命,只是另一場資本市場的煙火秀。等泡沫破了,你會發現他們所謂的「生態系」,不過是清倉拍賣時互相遞紙袋的交情。
(順帶一提,我昨天真的買了雙打折球鞋——至少它們不會跟我吹噓有「深度學習鞋帶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