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寵派對:搖尾草市集歡樂登場」

喲,又一個「毛小孩經濟」的泡沫狂歡派對?
沒門,當我看到「搖尾草狗狗派對」這種活動標題時,我的泡沫雷達立刻嗶嗶作響。這年頭,連大學都要搭上寵物經濟的順風車,搞個市集還能包裝成「學術實務結合」?讓我這個爆破專家來拆解一下,這到底是真需求,還是又一個被過度吹捧的市場泡泡。

1. 寵物經濟:真金白銀還是泡沫派對?

台灣寵物市場年產值早就突破百億,從高端飼料到寵物SPA,商家們瘋狂收割「毛爸毛媽」的愛心錢包。中華醫事科大搞這個派對,表面上是讓學生「實務操作」,但仔細一看——健康檢查站、用品市集、領養專區,哪一樣不是現成商業模式的複製貼上?
更別提那些「環保寵物玩具」和「美容工作坊」,聽起來很文青,但說穿了就是讓學生當免費勞工,幫廠商測試市場水溫。這就像2008年房市崩盤前,銀行拼命推「創意房貸」一樣,包裝得再漂亮,本質還是泡沫。

2. 學生的「實務機會」:廉價勞動力還是真學習?

寵護系學生說「全程參與策劃很值得」?讓我冷笑三聲。在房地產泡沫時代,我也聽過實習生說「學到很多」,結果只是幫開發商發傳單。這場派對的真正贏家是誰?是那些參展廠商,免費拿到一群熱血學生當行銷部隊,還能順便蒐集消費者數據。
校方還高調宣稱要「擴大業界合作」,翻譯成白話就是:把學生送去企業當低薪實習生,美其名曰「產學接軌」。這套路,和當年建商勾結大學開「不動產學程」有什麼兩樣?

3. 領養代替購買?先問問背後的商業邏輯

活動主打「領養宣導」,但現場同時賣著高價寵物用品,這矛盾簡直像在泡沫紅茶店推廣減肥課程。收容所的狗狗或許找到家了,但更多品種犬貓仍在繁殖場等著被下單——而這些產業鏈,可能正是參展廠商的客戶。
說到底,這類活動不過是寵物資本主義的一環:先用情感綁架消費者(「你家毛孩值得最好的!」),再讓大家掏錢買單。就像次貸危機前的「人人該有房」口號,現在換成「人人該養寵」罷了。
砰!
這場派對的氣球終究會洩氣。當寵物市場飽和、飼主開始反思「真的需要每週帶狗做精油按摩嗎?」的時候,我們再來看看這些「產學合作」還剩多少價值。不過話說回來,如果清倉貨架上有寵物牽繩打折,我可能還是會手滑——畢竟泡沫爆破者也是要遛狗的嘛。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