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崛起:改写人类未来的科技革命
近期,全球外汇市场再次聚焦于日元汇率的剧烈波动。在美国财政部长耶伦与日本财务大臣铃木俊一双边会谈前夕,美国财政部副部长贝森特的表态引发广泛关注——他明确表示,美国不会为日元设定具体的汇率目标。这一声明不仅为即将到来的会谈定下基调,也揭示了美日两国在汇率政策上的微妙分歧。随着日元对美元汇率跌至34年新低(1美元兑154日元以上),日本政府面临日益严峻的输入型通胀压力,而市场对干预措施的猜测持续升温。本文将围绕这一事件的背景、各方立场及潜在影响展开分析。
美日会谈的背景与核心矛盾
此次美日财长会谈的时机十分敏感。一方面,日元持续贬值已对日本经济造成多重冲击:进口能源和食品价格飙升推高家庭生活成本,中小企业因原材料涨价而利润承压。另一方面,日本央行坚持超宽松货币政策,与美国的高利率环境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加剧了日元的下行压力。贝森特在会谈前的表态,表面上强调“市场决定汇率”的原则,实则暗示美国对日本单边干预汇市的保留态度。历史数据显示,美日曾在1985年通过《广场协议》联手压低美元,但当前美国更倾向于通过货币政策而非汇率干预来应对通胀,这与日本的需求存在潜在冲突。
日元贬值的深层原因与日本的政策困境
日元疲软并非单一因素所致。从宏观经济角度看,日本长期低通胀、低增长的环境迫使央行维持负利率政策,而美联储的激进加息则扩大了美日利差,触发资本外流。此外,日本贸易逆差持续扩大(2023年达20万亿日元),削弱了日元的基本面支撑。尽管日本当局多次口头警告“过度波动”,但始终未明确干预底线,部分原因是外汇储备的消耗风险(截至2024年3月,日本外汇储备约1.2万亿美元)。更棘手的是,若日本央行突然转向加息以支撑日元,可能刺破其庞大的政府债务泡沫(占GDP超260%),这种“两难”局面使得政策选择极具挑战性。
国际协调的可能性与市场影响
市场普遍关注会谈是否会提及联合干预。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美日曾共同买入日元稳定汇率,但当前环境下,美国更可能要求日本通过结构性改革(如劳动力市场开放、产业升级)而非汇率干预来提升竞争力。值得注意的是,G7国家虽原则上反对“竞争性贬值”,但对防御性干预持默许态度。若日元继续单边下跌,日本可能被迫独自入场抛售美元,但这将面临外汇储备充足性和美国政治反弹的双重考验。对于全球市场而言,日元走势直接影响套利交易(carry trade)的规模,若趋势逆转可能引发跨资产波动;而日本作为美国国债最大持有国之一,其汇率政策变化也可能扰动美债市场。
此次事件折射出全球化退潮下的货币政策协调困境。对日本而言,汇率干预只能短期治标,长期仍需通过提高生产率和通胀韧性来摆脱通缩思维;对美国来说,在维护美元霸权与盟友关系之间需谨慎平衡。未来需密切关注两方面进展:一是日本央行是否调整收益率曲线控制(YCC)政策,二是G7框架下能否就汇率规则达成新共识。无论如何,日元危机再次证明,在金融全球化时代,没有哪个经济体能在政策“孤岛”中独善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