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革命|Google母公司Alphabet靠人工智慧再創高峰
哟,又來一個「AI改變世界」的吹捧大會?沒門!讓你們看看這所謂的「科技奇蹟」底下藏著多少泡沫陷阱——
當AI成為華爾街的魔術道具
Alphabet砸700億美元回購股票?拜託,這不就是科技巨頭的老把戲嗎?當年房地產泡沫時,開發商也愛用「土地儲備價值未釋放」來哄抬股價。現在換成「AI潛力尚未兌現」的台詞,華爾街照樣買單。他們的廣告業務確實靠AI優化了點擊率,但這和2008年次貸證券的「精準風險模型」有什麼兩樣?都是把數據餵給黑盒子,然後對外宣稱「這次不一樣」。
看看細節更可笑:所謂「Smart Bidding」根本是賭場式演算法,讓廣告主在競價系統裡越陷越深。這和當年雷曼兄弟設計的CDO套娃結構異曲同工——表面是「技術賦能」,實質是讓客戶在複雜性中迷失,最後只能依賴平台抽成。連YouTube推薦機制都值得懷疑:當AI拼命推送「你最可能點擊的內容」,這和次貸時期銀行專找信用差的人推貸款有何區別?
700億回購背後的資本遊戲
說回購展現「信心」?笑死,這明明就是流動性過剩沒處花!聯準會大撒幣時代,科技公司現金多到能淹死鯨魚。與其投資實體研發(看看他們砍了多少AI倫理團隊),不如玩財務工程拉升EPS——畢竟華爾街就吃這套。還記得2006年房產開發商狂買自家股票嗎?結果泡沫破滅時,這些「信心象徵」全成了壓垮股價的最後一根稻草。
更諷刺的是,他們用回購抵銷員工股權稀釋。翻譯成白話:高層靠股票套現,基層員工領的RSU卻被通膨吃掉價值。這操作我熟——當年賣樓花時,建商也總說「員工認股是福利」,結果崩盤後只剩清潔工在工地撿鋼筋。
AI帝國的地基裂縫
DeepMind預測蛋白質結構?Waymo自動駕駛?拜託,這些「未來業務」燒掉的錢夠買下整個底特律了!現在吹得天花亂墜,根本是轉移焦點:核心廣告業務增速放緩(別被季度數據騙了,同比增幅連年下滑),監管機構又在全球追殺數據壟斷。這時候猛炒AI概念,活脫脫是2007年貝爾斯登用「金融創新」掩蓋次貸壞帳的劇本重演。
還敢提「數據隱私挑戰」?他們連廣告追蹤都捨不得放手,AI倫理團隊裁員速度比泡沫爆破還快。這就像當年房仲拍胸脯保證「這次房貸審查超嚴格」,結果連無業遊民都能拿到貸款。
砰!
Alphabet的AI神話,不過是量化寬鬆時代又一場資本狂歡。700億回購與其說是信心,不如說是焦慮——就像我當年在布魯克林酒吧看過的醉漢,越心虛越要砸錢請全場喝酒。各位記得:當科技巨頭開始用財務操作代替技術突破,那就是泡沫成熟的信號。至於我?正等著撿他們股價崩盤後清倉的元宇宙虛擬地皮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