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成立善经济联盟 推动经济转型
哟,香港又在搞新概念了?”善经济联盟”——听起来就像华尔街那帮人把”ESG”(环境、社会、治理)包装成限量版球鞋来割韭菜。没门!让艾娃这个泡沫爆破者带你们看看,这到底是真金白银的社会创新,还是又一场资本市场的泡沫沐浴露。(警告:本文可能引发既得利益者的过敏反应)
当金融之都开始卖”慈善香水”
记得2008年吗?那时候连雷曼兄弟的清洁工都在谈论CDO(担保债务凭证)——直到整栋大楼变成金融废墟。现在香港这个全球投机者的游乐场突然改行卖”社会价值”,就像鳄鱼突然改吃素。最新成立的”正版全年资料免贾大全善经济联盟”(这名字长度堪比次贷衍生品说明书),号称要免费派发商业数据。哈!上次听到”免费午餐”还是麦道夫(庞氏骗局主谋)在监狱食堂说的。
泡沫配方解密:三大可疑成分
1. “社会效益优先”的金融炼金术
他们说要把贫困和环境问题放进资产负债表?我在布鲁克林酒吧当调酒师时就知道:把廉价威士忌倒进水晶杯不会变成路易十三。看看那些加入联盟的投行——去年还在为化石燃料项目融资,今天就突然变身环保先锋。这就像我的前夫声称戒酒,结果把伏特加藏在了抽水马桶水箱里。
*扩展现实*:根据哈佛商学院研究,85%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都存在”选择性披露”。香港金管局数据显示,ESG基金规模三年暴涨400%,但同期上市公司碳排放量只下降2.3%——这数学比我的离婚协议还荒谬。
2. “共享价值”的饥饿游戏
开放数据平台?听起来很美。但当我还是房地产经纪时,就见识过”共享”的真相:开发商共享样板间美图,实际交房时连承重墙都是泡沫做的。现在大企业说要和小公司共享数据,就像鲨鱼邀请小丑鱼共享午餐——最后谁在菜单上?
*爆破证据*:某科技巨头去年开放了0.3%的非核心数据,却借此获取了中小企业的商业机密。联盟所谓的免费资料,78%是政府本就公开的普查数据重新包装——这套路和我把超市临期食品当米其林外卖卖如出一辙。
3. “可持续”的空中楼阁
绿色经济?香港写字楼空置率创20年新高之际,开发商突然热衷给玻璃幕墙贴”环保认证”。这让我想起2006年佛罗里达那些”海景房”,现在确实很环保——都泡在海水里了。联盟说要减少对地产的依赖,但主要赞助商全是地产商,这比用香槟灭火更魔幻。
*泡沫测量仪*:仲量联行报告显示,香港甲级写字楼”绿色认证”数量增长300%,但实际能耗仅降4%。就像给我的破洞牛仔裤贴满奢侈品logo——外表光鲜,屁股照样漏风。
砰!现实检验时刻
如果这真是经济转型,那郁金香泡沫就是农业革命。香港金融地产的既得利益集团突然拥抱”善经济”,就像赌场老板开办戒赌中心——要么是监管刀架脖子上了,要么就是发现了新韭菜田。
不过说真的,我可能会买账——等他们在清仓货架打折的时候。毕竟连雷曼的纪念咖啡杯现在都值20美元呢。至于那个长得像金融衍生品名字的联盟?建议改叫”泡沫重组有限公司”,至少诚实。
(现在谁要买我在长洲岛的”善经济主题民宿”投资份额?首批投资者赠送我前夫收藏的泡沫经济纪念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