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狂潮引爆!科技巨頭股價飆漲創新高 – 壹蘋新聞網
喲,又一個科技泡沫正在膨脹! 看看這些華爾街的狂歡者們,像喝多了龍舌蘭一樣追著特斯拉的股票跑。沒門,讓我們來戳破這個「自駕神話」的華麗包裝。
最近美股連續四天收紅,科技股成了這場派對的主角。納斯達克指數像嗑了興奮劑一樣往上衝,而特斯拉更是一天暴漲近10%——這數字讓我想起2008年房市崩盤前那些房產經紀人的狂熱笑容。川普老兄跳出來說要「鬆綁自駕監管」,這簡直就像在酒吧裡大喊「這輪我請客」,瞬間點燃了投機客的熱情。
但等等,讓我們冷靜看看這個「自駕烏托邦」到底有多少真實成分。首先,特斯拉的FSD(全自動駕駛)系統?拜託,那根本就是個高級駕駛輔助系統,離真正的無人駕駛還差得遠呢。這就像把自行車叫做「人力驅動跑車」一樣可笑。那些吹捧特斯拉數據優勢的分析師們,似乎忘記了一個基本事實:更多數據不代表更好決策,否則華爾街早該預測到每次金融危機了。
泡沫陷阱一:監管鬆綁=技術突破?
川普說要放寬自駕監管,華爾街立刻高潮。但這些政客什麼時候真正懂技術了?放寬監管只會讓更多半成品技術上路測試,把公路變成實驗室,而司機們就是小白鼠。記得Uber那輛撞死行人的自駕車嗎?監管不是阻礙,而是必要的安全網。現在這群狂熱分子想把安全網也拆了,就為了讓股價再漲10%?
泡沫陷阱二:數據帝國的神話
特斯拉吹噓的「百萬輛車收集數據」優勢,根本是偷換概念。數據量再大,也解決不了根本的AI決策困境——就像給猴子無限多的打字機,也寫不出《哈姆雷特》。更何況,這些數據的質量堪憂:大部分來自美國郊區公路,對複雜城市環境毫無幫助。這就像用自行車道的數據來訓練F1賽車手!
泡沫陷阱三:競爭?什麼競爭?
分析師們總愛說特斯拉領先對手「至少三年」。笑死,Waymo早在鳳凰城運營無人計程車了,Cruise的無人車在舊金山跑得歡,而特斯拉車主還在為「幽靈剎車」提心吊膽。傳統車廠?他們正在用鈔能力快速縮小差距。福特今年在自駕研發上投入了60億美元,這數字讓馬斯克的推特收購案看起來像零錢包。
說到這裡,不得不提那個被忽略的定時炸彈:責任歸屬。當自駕車撞死人時,是車主、製造商還是演算法開發者負責?現在法律根本沒準備好,但華爾街已經在開香檳慶祝了。這讓我想起2006年時,那些把次級房貸包裝成AAA級債券的天才們——歷史總是用不同的包裝紙重複同樣的愚蠢。
砰! 事實是:自駕技術還需要至少十年才能真正成熟,而現在的股價已經透支了2030年的幻想。特斯拉市值是豐田的三倍?這就像給學步車定價比法拉利還高。聰明的錢正在悄悄撤離——看看ARKK基金近期的減持動作就知道了。
所以下次聽到「科技股領漲」時,記得問問自己:這到底是創新還是炒作?就像我在布魯克林酒吧常說的:當酒保開始推薦特調雞尾酒時,最好先看看成分表。現在,我要去清倉貨架看看有沒有打折的帆布鞋了——至少那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