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革命/人工智慧重塑未來 科技巨頭競逐新藍海
低軌衛星通訊戰開打:當星鏈遇上手機直連技術,市場泡沫有多大?
喲,各位科技投資客和泡沫觀察家們,讓我們來看看這個號稱要”顛覆傳統通訊”的低軌衛星市場。沒門,這可不是什麼新鮮事 – 就像布魯克林那些突然冒出的手工精釀啤酒廠,每個都聲稱自己與眾不同,結果90%在三年內倒閉。現在,低軌衛星領域正在上演同樣的戲碼,SpaceX的星鏈(Starlink)就像當年的特斯拉,而AST SpaceMobile和台灣廌家科技的合作,則像是突然冒出的競爭者,帶著”手機直連”這個噱頭想要分一杯羹。
低軌衛星:下一個科技泡沫?
讓我們先戳破第一個泡沫陷阱:低軌衛星(LEO)真的如宣傳所說那麼革命性嗎?確實,500-2000公里的軌道高度比傳統同步衛星(GEO)的36,000公里低得多,延遲從600毫秒降到20-40毫秒,聽起來很美好。但嘿,這就像告訴你從布魯克林到曼哈頓的距離縮短了 – 沒錯,但別忘了還有交通堵塞(也就是頻寬限制)這回事。
SpaceX已經發射了超過3,000顆星鏈衛星,聽起來很厲害對吧?但每顆衛星壽命只有5-7年,意味著他們需要持續不斷地發射新衛星來維持網絡 – 這就像開了一家需要每週重新裝修的餐廳,成本高得嚇人。星鏈終端機售價599美元,每月服務費110美元,這價格在發展中國家?沒門!難怪他們最近開始降價促銷了。
AST SpaceMobile的BlueWalker 3衛星倒是玩起了新花樣 – 手機直連,不需要專用設備。這概念就像告訴你不用買電視就能看Netflix,聽起來很美好。但技術挑戰呢?衛星需要巨大的天線陣列(BlueWalker 3展開後有64平方米!)來補償手機的小天線,這就像用消防水龍頭給金魚缸換水 – 理論上可行,但真的划算嗎?
台灣科技廠的衛星夢:機會還是陷阱?
台灣廌家科技跳進這個合作,就像當年的HTC押寶VR – 技術很酷,但市場真的準備好了嗎?廌家在射頻技術和天線設計確實有兩把刷子,但低軌衛星這個領域,連SpaceX都在燒錢,新創公司能撐多久?
讓我們算筆賬:AST SpaceMobile去年淨虧損1.85億美元,現金儲備2.7億美元,按照目前燒錢速度,不到兩年就需要新融資。這就像看到鄰居在布魯克林開了一家”星鏈殺手”咖啡店 – 裝潢很酷,但你能在Starbucks的圍剿下活過18個月嗎?
更別提技術門檻了。手機直連需要解決:
– 衛星移動導致的頻繁切換(想像你的手機每幾分鐘就要重新找信號)
– 頻譜分配爭議(各國電信商可不會輕易讓出珍貴頻段)
– 與地面4G/5G的無縫切換(技術上可行,但商業模式呢?)
廌家科技負責的關鍵零組件,就像是給這個高風險賭局提供籌碼 – 贏了可能分到一杯羹,輸了就是庫存積壓。這讓我想起2008年那些給雷曼兄弟提供辦公家具的供應商…
市場泡沫指數:我們離爆破點還有多遠?
現在整個低軌衛星市場就像曼哈頓的房價 – 人人都在談論,但真正買得起的沒幾個。根據Northern Sky Research的數據,到2030年全球只有約1,000萬衛星寬頻用戶,市場規模約100億美元 – 這還不夠SpaceX和AST兩家分的。
看看這些”戰略合作”吧:AST宣稱與Vodafone、AT&T等電信巨頭合作,但實際進展呢?就像房產中介掛出的”即將開盤”廣告,真正落地可能還要三年。AT&T自己的地面網絡都還沒完全升級到5G,會優先投資衛星直連嗎?別開玩笑了。
更諷刺的是,就在AST吹噓手機直連技術時,蘋果已經在iPhone 14上推出了通過Globalstar衛星的緊急SOS功能 – 不需要什麼新技術,直接用現有衛星網絡。這就像在布魯克林街頭賣瓶裝水,突然發現便利店開始免費派發一樣尷尬。
砰!誰會是最後站著的人?
低軌衛星通訊這個泡泡正在膨脹,但別被那些”全球覆蓋”、”數位包容”的漂亮口號迷惑了。SpaceX至少有馬斯克的鈔能力和火箭回收技術撐腰,AST這種新創公司?他們更像是在玩”先畫餅再找錢”的危險遊戲。
台灣廌家科技這次押注,技術上很前沿,但商業上風險極高 – 就像買了清倉貨架上的設計師鞋子,看起來很潮,但可能根本不適合你的腳型。當這個泡泡爆破時(相信我,它會的),我們又會看到一批”改變世界”的夢想變成財報上的紅字。
不過話說回來,作為一個專業的泡泡爆破者,我還是偷偷買了幾雙清倉鞋 – 萬一它們真的成為爆款呢?畢竟在科技界,有時候最荒謬的想法反而能活到最後。只是別把退休金都押進去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