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領航!新創總會與中部企業共啟智慧交流」
喲,又來一場「產業升級」的煙火秀?
沒門,當我看到這篇充滿「創新能量」和「共榮生態系」的公關稿時,手裡的咖啡差點噴出來——這不就是另一個等著被戳破的泡泡嗎?讓我們來看看這些華麗辭藻背後,到底藏了多少市場的虛火。
中部的「創新潛力」?先看看現實吧
中部地區確實是傳統產業重鎮,但說這裡突然迸發出「驚人的創新能量」,簡直像在說布魯克林的房東會主動降租金一樣可笑。
– 台中精密機械「智慧製造」? 拜託,多數工廠連MES系統都沒上線,所謂的「導入技術」不過是買了幾台二手機械手臂,連線率還低得可憐。
– 彰化綠色能源轉型? 更多是為了拿政府補貼,而不是真心想永續。你知道多少「綠能工廠」的太陽能板根本沒在發電,純粹是擺設嗎?
這些案例與其說是「產業瑰寶」,不如說是「行銷話術」。真正的轉型需要資本、技術和時間,而不是幾場熱鬧的交流會就能搞定。
新創總會的「橋樑角色」:還是另一場資源搶奪戰?
新創總會說自己扮演「媒合者」,但在我看來,這更像是一場「新創團隊找金主,傳統企業蹭流量」的相親大會。
– 工作坊、企業參訪? 多數參與者只是來換名片,真正落地合作的案例少得可憐。
– 「實戰經驗分享」? 那些「成功轉型」的企業主,有多少是靠關係拿到政府標案?他們的「物聯網優化供應鏈」,可能只是裝了個QR Code掃描器。
這種「新舊交融」聽起來很美,但現實是——新創團隊燒完錢就倒,傳統企業聽完演講回去繼續用Excel管理庫存。
「共榮生態系」?先問問誰真的賺到錢
喊「跨領域合作」很容易,但市場的現實是:利潤不會憑空出現。
– 食品業 + 科技公司 = 智慧包裝? 消費者真的願意為「會發光的便當盒」多付50%的價格?還是又一個沒人買單的噱頭?
– 「中部創新聯盟」? 拜託,這年頭聯盟滿天飛,最後活下來的沒幾個。與其搞這些虛的,不如想想怎麼讓中小企業的現金流別斷。
砰! 這場「交流盛宴」的本質,不過是另一場產業自嗨。創新不是靠開會開出來的,市場的泡沫終究會被現實戳破。
當然,如果哪天這些「產業瑰寶」真的能讓我的房租降下來,我很樂意收回這些話——但在那之前,我會繼續在清倉區找我的下一雙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