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斯AI科技下放ID. AURA 年輕族群福音」
福斯ID. AURA:又一個「科技平權」的泡沫陷阱?
喲,各位韭菜們,又來了一個號稱要「下放科技」的電動車?福斯這次把ID. AURA包裝成「為年輕人打造的AI神車」,聽起來就像華爾街在推銷次貸證券時的甜言蜜語。讓我們來戳破這個閃亮的科技泡泡。
「自然語音交互」?不過是又一個行銷話術
沒門!當車廠開始吹噓「擬人化AI助手」,我就知道市場泡沫要膨脹了。ID. AURA所謂的「中文大語言模型」不過是把ChatGPT的開源版本塞進車機裡,再套個3D動畫形象——這就像給廉價威士忌換上水晶瓶,然後告訴你這是「平民版麥卡倫」。
還記得特斯拉當初怎麼推銷「完全自動駕駛」嗎?現在滿街都是卡在L2級別的特斯拉,車主們還在為基本功能付費解鎖。福斯這套「可定制形象」的AI,本質上就是轉移注意力的花招,讓消費者忽略更關鍵的問題:這些系統真的理解中文語境?還是只會重複預設的「我還在學習」?
CEA架構:共享平台的另一種說法
聽好了,所謂「革命性電子架構」根本是福斯在MEB平台失敗後的公關補救。減少線束?模組化設計?這些都是電動車平台的基本要求,福斯只是終於跟上比亞迪三年前的技術水平。
更諷刺的是,他們吹噓的OTA更新功能——特斯拉早在2012年就實現了。現在拿出來當賣點,就像在2023年推銷「可觸控螢幕手機」一樣可笑。這套CEA架構的真實目的是降低成本,卻被包裝成「技術下放」的恩惠。
L2自動駕駛:安全隱患的華麗包裝
砰!讓我們炸開這個最危險的泡沫。ID. AURA宣傳的「L2級自動駕駛」根本是行銷部門的語言藝術——它既不「自動」也不「駕駛」,只是個昂貴的巡航控制系統。
在中國混亂的交通環境中,這些半吊子系統就是移動路障製造機。看看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的數據吧:配備「自動駕駛」功能的車輛事故率反而更高。福斯所謂的「本土化調校」,不過是把歐洲失敗的系統拿來打個補丁。
結論:別被「科技平權」的童話騙了
15-20萬人民幣買個AI噱頭?年輕人不如把錢存起來等泡沫破裂。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2008年次貸危機前,銀行也在推銷「金融民主化」;現在車廠又在玩同樣的把戲,只是換成了「科技平權」的新衣。
記住,當主流媒體開始吹捧某個「革命性產品」,通常就是泡沫頂點的信號。ID. AURA與其說是技術突破,不如說是福斯絕望的轉型嘗試——就像當年的柯達突然開始賣數位相機。
我的建議?要買電動車就選比亞迪,至少人家不跟你玩AI形象這種幼稚把戲。或者更好的是——等這些「科技神車」在二手市場打五折時,再去撿漏。(順便說,我最近確實買了雙清倉的Yeezy,但至少我知道那是泡沫破裂後的合理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