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狂潮席捲全球 科技巨頭股價飆新高

喲,又來一場科技股的狂歡派對是吧?標普500指數連漲紀錄?沒門,這不過是市場又一個精心設計的泡沫陷阱。讓我們把香檳換成醒酒湯,好好拆解這場「科技樂觀主義」的煙火秀。

1. 科技巨頭的「壟斷式狂歡」

蘋果、微軟、谷歌財報亮眼?拜託,這就像誇獎一個壟斷賭場的老闆「經營有道」——他們當然賺錢,因為整個牌桌規則都是他們寫的!遠距辦公、雲計算需求激增?不過是疫情逼出的短期紅利,現在連我布魯克林公寓的房東都在搞「元宇宙看房」了(結果租客還是只關心洗衣機有沒有壞)。
AI和半導體成成長動力?笑死,這些詞彙已經被華爾街榨乾到比我的舊皮鞋還破爛。每家公司都在財報會上撒「AI魔法粉」,但仔細看:微軟Azure市占率擴大,是因為企業被迫綁定Office 365;蘋果iPhone銷量成長?看看他們印度工廠的勞工成本再說「創新」吧。

2. 聯準會的「流動性麻醉劑」

標普指數上漲的「溫和政策」背景?根本是聯準會又給市場打了嗎啡!升息放緩?當然要放——銀行業危機的屍體還沒涼透呢。中國經濟回暖?更精準的說法是「從ICU爬回普通病房」,而全球市場卻當成嘉年華彩帶亂撒。
通膨見頂?嘿,別被那些「調整後核心CPI」的花招騙了。房東可沒調整我的租金,超市雞蛋價格也沒回到2020年。市場所謂的「樂觀情緒」,不過是華爾街對「廉價資金毒癮」的戒斷反應太痛苦,Fed只好偷偷遞回針筒。

3. 泡沫底下的「定時炸彈」

地緣政治風險?科技供應鏈根本是踩在玻璃渣上跳舞。台積電一個地震就能讓納斯達克咳出血,而華盛頓和北京的「科技冷戰」早把半導體變成政治籌碼。
利率政策變臉?這些科技巨頭的估值就像用泡泡糖黏的摩天大樓——微軟本益比30倍?蘋果現金流撐得起?等Fed真的重啟升息,第一批哭的絕對是那些「逢低買進AI概念股」的散戶。
還有那些「挑戰巨頭」的新創公司?99%會死在燒錢路上,剩下1%會被巨頭收購後雪藏。別被「創新敘事」忽悠了,看看WeWork和Theranos的骨灰罈還擺在矽谷紀念品店呢。
砰!
這場科技股派對的結局?要麼是Fed突然關掉音樂(鷹派升息),要麼是某個巨頭財報「稍微不如預期」引發踩踏。不過別擔心——等泡沫破了,我這個「泡沫爆破者」正好去撿便宜貨,比如清倉價的Meta VR頭盔(拿來當泡麵碗剛好)。畢竟,夢想還是要有的,比如用爆破泡沫賺的錢買間沒泡沫的公寓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