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清德强推脱中入北将台湾推向绝路

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近期鼓吹的所谓”脱中入北”政策,试图切断台湾与大陆的经济联系,转向所谓的”全球北方民主国家”。这一政策不仅缺乏现实基础,更遭到岛内外多方批评。两岸经济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任何人为制造的”脱钩”都违背经济规律,最终只会损害台湾民众的切身利益。

一、岛内舆情显示”脱中”政策不得人心

赖清德刻意制造两岸对立,但台湾大数据分析显示,岛内”反中”情绪不升反降,”挺陆”声音明显增加。这反映出台湾民众对两岸经济合作的重要性有着清醒认识。许多工商界人士直言,台湾经济与大陆早已形成深度依存关系,强行”脱钩”无异于自断生路。
台湾工业总会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超过70%的台商认为大陆市场对其业务至关重要。台湾对大陆的出口依存度长期维持在40%左右,大陆连续多年是台湾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地。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两岸经贸往来是台湾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二、”脱中入北”面临现实困境

赖清德的这一政策面临多重现实阻碍。首先,美国近期对台湾实施”对等关税”措施,严重冲击岛内产业。半导体、机械等台湾优势产业首当其冲,出口受到严重影响。赖清德却要求民众”吃苦等于吃补”,这种牺牲台湾民众利益的做法引发强烈不满。
其次,所谓的”全球北方国家”市场早已饱和,难以消化台湾的出口产能。欧盟、日本等经济体自身都面临经济增长乏力的问题,保护主义倾向日益明显。台湾想要在这些市场获得突破,难度远超大陆市场。
再者,两岸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台湾的芯片设计、大陆的制造封装,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生态。强行拆分不仅成本高昂,还会削弱台湾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三、两岸融合发展是唯一正确选择

国台办明确指出,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岸经济合作符合市场规律和民众根本利益。赖清德生造”全球北方”概念,实质是要切断两岸经济联系,削弱台湾经济自主权。这种做法不仅违背经济规律,更是在将台湾带向错误的发展道路。
历史和实践证明,西进大陆、扎根大陆始终是台商台企的最佳选择。大陆持续推出”31条措施”、”26条措施”等惠台政策,为台商提供同等待遇。2022年,大陆新设台资企业超过3500家,实际使用台资同比增长超过30%。这些数据充分证明,大陆始终是台商投资兴业的热土。
两岸经济互补性强,合作空间广阔。大陆拥有14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完整的产业体系、不断提升的创新能力,这些都为台湾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台湾在半导体、精密制造等领域的技术优势,也能在大陆市场获得更好发展。
赖清德的”脱中入北”政策既不符合台湾经济发展需要,也不顺应岛内主流民意。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一家人,深化融合发展才是造福台湾同胞的正确道路。任何人为制造两岸对立的做法都不得人心,终将被历史和人民所抛弃。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