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phabet財報助攻 科技股領漲美股

喲,又一個「科技股拯救世界」的美好童話?
讓我們來看看這群華爾街的狂歡者,又在為哪個泡沫開香檳了。Alphabet(對,就是那個你每天幫它免費打工的Google)丟出一份「亮眼」財報,瞬間讓整個市場高潮——科技股領漲、美股全線收紅,連分析師的咖啡杯裡都飄著AI夢幻泡泡。但等等,這劇本是不是有點眼熟?2000年網際網路泡沫前的台詞,好像也是這麼寫的?

1. Alphabet的「魔法財報」:廣告救世主還是AI幻覺?

Alphabet這季營收超預期,華爾街立馬跪舔:「數位廣告回暖!雲端擴張!AI革命!」——沒門,讓我們戳破這層糖衣。
首先,廣告業務增長?當然,畢竟全球用戶每天被塞更多廣告,連你家的智能冰箱都在推播優惠券。但這能持續嗎?隱私法規收緊、蘋果ATT政策砍掉追蹤技術,廣告商遲早會發現「精準投放」根本是場昂貴的賭局。
再來,雲計算和AI?是啦,Google Cloud確實在燒錢追趕AWS和Azure,但別忘了它還在賠錢。至於AI,現在每家公司都在財報裡塞這個詞,彷彿唸咒語就能股價翻倍。砰! 現實是:多數AI項目還在燒投資人的錢,離盈利還差十個元宇宙。

2. 美股狂歡:企業盈利撐腰,還是流動性鴉片?

科技股帶動三大指數上漲,那斯達克笑得最歡——但這派對的音樂,到底是企業盈利,還是聯準會偷偷放的流動性鴉片?
標普500的企業盈利確實「改善」,但拆開看:成本削減(裁員!)、股票回購(操弄EPS!)才是魔法公式。Alphabet剛宣布700億美元股票回購,這操作華爾街最愛:與其投資未來,不如把錢塞進股東口袋。泡沫指數+1
更別提市場「暫時忽略」的風險:通膨黏如口香糖、利率「higher for longer」、商業地產定時炸彈……投資者只是把頭埋進科技股的沙堆裡,假裝沒看到罷了。

3. 關稅大戲:政治籌碼 vs. 供應鏈噩夢

當市場沉醉於財報時,華府正在準備下一季《關稅:終極版》。電動車、電池、太陽能板——這些「中國製造」標靶,又要被加稅子彈掃射。
分析師輕描淡寫說「可能影響供應鏈」,笑死,這根本是核彈級衝擊。特斯拉已經警告:中國電池關稅會讓電動車漲價30%。蘋果呢?它的「非中國供應鏈」夢做了十年,iPhone背面還是刻著「加州設計,中國組裝」。
更諷刺的是,這些關稅最終會由美國消費者買單,通膨數據再飆高——然後聯準會繼續升息,科技股再崩一次。完美閉環

砰! 結局:泡沫越大,破聲越響

Alphabet的財報就像夜店裡的閃光燈,讓人暫時忘記腳下的債務深淵。科技股反彈?只是熊市中的死貓跳。關稅風險?政客們的表演才剛開幕。
投資者該怎麼辦?記住:當調酒師(華爾街)給你遞免費香檳時,最好先問問誰最後買單。 至於我?當然是邊等泡沫爆破,邊去清倉區撿幾雙打折的Crocs——至少這投資不會「砰」一聲消失。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