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通报5起违反八项规定案例

上海市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的通报与治理

中央八项规定自2012年12月颁布以来,已成为中国共产党加强作风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举措。作为中国经济中心,上海市始终将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通过典型案例通报强化警示教育。本文系统梳理上海市通报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分析其主要表现形式、处理措施及治理路径,以期为党风廉政建设提供参考。

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主要表现形式

公款旅游与违规考察

上海市通报的案例显示,部分单位和领导干部以业务考察为名行公款旅游之实。例如,松江工业区燃气经营有限公司曾组织公款出国境旅游,严重违反中央厉行节约的要求,损害党和政府形象。该公司总经理顾校忠因此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体现了纪律审查的严肃性。类似案例还包括借培训、调研之名变相旅游,甚至携带家属同行,暴露出部分干部纪律意识淡薄、特权思想严重的问题。

违规使用公车与接受宴请

公车私用和违规接受宴请是另一类常见问题。2016年,上海市测绘院党委书记杨海荣因公车私用、违规接受业务往来单位宴请并醉酒驾驶构成犯罪,受到开除党籍、降低岗位等级处分,并被追究刑事责任。此类行为不仅违反廉洁纪律,还可能触犯法律,反映出个别领导干部自我约束不严、侥幸心理作祟。此外,部分干部在私人宴请中收受高档烟酒、礼品礼金,甚至将费用转嫁给下属单位或企业,形成隐形腐败。

“小金库”与违规开支

设立和使用”小金库”进行违规开支是近年来查处的重点问题。一些单位通过”小金库”款项违规吃喝、旅游、滥发津补贴,甚至报销个人开支或进行营利活动。通报显示,有干部从”小金库”中报销个人日常开支2.5万元,构成贪污;还有挪用”小金库”钱款进行营利活动,涉嫌挪用公款犯罪。这类问题往往涉及金额较大,性质严重,且多与单位”一把手”权力失控、财务监管缺位有关。

处理措施与执纪特点

纪律处分与法律追究并重

上海市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的处理坚持纪律处分与法律追究相结合。对于违纪行为,依纪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如杨海荣案中,既受到开除党籍的纪律处分,又被追究刑事责任,体现”纪严于法、纪在法前”的要求。此外,对顶风违纪者从严处理,释放越往后执纪越严的信号。

点名道姓通报曝光

上海市纪委采取点名道姓方式通报典型案例,包括违纪人员姓名、职务、主要事实和处理结果。这种公开通报强化了警示震慑效应,展现市委市纪委正风肃纪的决心。通过曝光具体案例,让干部群众看到中央八项规定是”带电的高压线”,任何人都不能触碰。同时,通报还注重剖析问题根源,推动举一反三、堵塞漏洞。

坚持”一案双查”强化问责

上海市不仅追究直接责任人责任,还实行”一案双查”,对履行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不力的领导干部进行问责。例如,某单位发生公款旅游问题后,不仅涉事干部被处分,分管领导也因监管不力被追责。这种问责机制倒逼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切实担负管党治党政治责任,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

治理路径与长效机制

完善制度堵塞漏洞

针对通报案例暴露的制度漏洞,上海市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在公车管理方面,推行公务用车标识化和信息化管理;在因公出国(境)方面,严格审批程序和经费管理;在财务监管方面,严禁设立”小金库”,强化预算约束和审计监督。此外,还出台《上海市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实施办法》等文件,细化操作规范,压缩权力寻租空间。

创新监督方式方法

上海市积极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加强监督。例如,通过税务发票系统筛查公款吃喝问题,利用公务用车管理平台监控公车使用情况,借助出入境记录核查因公出国(境)情况。同时,拓宽群众监督渠道,发挥媒体监督作用,形成无处不在的监督网络。近年来,”随手拍”等新媒体举报方式成为发现”四风”问题的重要途径。

深化廉政教育与文化建设

在严肃查处违纪问题的同时,上海市注重加强廉政教育和廉洁文化建设。通过案例通报、警示教育、廉政谈话等方式,引导党员干部筑牢思想防线;通过弘扬优良家风、倡导廉洁文化,营造崇廉尚洁的社会氛围。例如,开展”廉洁文化进社区”活动,将廉政教育融入日常生活,从思想源头上解决问题,实现不想腐的自觉。
上海市通报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案例,既有典型性也有警示性。从公款旅游到公车私用,从违规宴请到”小金库”问题,反映出”四风”问题的顽固性和复杂性。上海市通过严肃查处、通报曝光、完善制度、强化监督等综合措施,持续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面向未来,需要继续保持高压态势,坚持标本兼治,不断把作风建设引向深入,为上海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提供坚强作风保障。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