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時代來臨:改變世界的科技革命

高雄捷運R17世運站周邊A5街廓招商:泡沫還是真金?

喲,各位投資客們注意啦!又一個「黃金地段」要招商了,但這次是真有料還是又一個等著被戳破的泡沫?讓我們來看看這個位於左營區的A5街廓,到底值不值得你掏錢包。

區位優勢背後的真相

沒門!先別急著簽支票。A5街廓確實緊鄰國家體育場,聽起來很美好對吧?大型活動期間人潮洶湧,平常日呢?就像我去年買的那雙限量球鞋——大部分時間都在鞋櫃裡積灰。
這個區域號稱「交通便利」,但實際搭乘過高雄捷運的人都知道,除了上下班尖峰時段,車廂空得能打保齡球。開發商最愛吹噓的「人潮等於錢潮」理論,在疫情後遠距辦公盛行的時代,恐怕得重新計算。
不過說句公道話,這裡的運動休閒設施確實是實打實的優勢。但拜託,別再跟我說什麼「綜合發展區」這種老掉牙的銷售話術了,每個招商案都這麼說,結果最後都變成連鎖超商和手搖飲的集散地。

招商計畫的甜蜜陷阱

砰!讓我們爆破這個「預期效益」的泡泡。創造就業機會?當然啦,時薪168元的兼職工作也算就業機會。提升土地使用效率?翻譯成白話就是「把空地蓋滿建築物」。
地方政府最愛的稅收增加,這點我倒是認同。但改善環境品質?每次開發案都這麼說,結果只是把停車問題轉嫁給周邊社區。看看台北信義區的慘況就知道了。
最有趣的還是這個「捷運聯合開發」模式。聽起來很高大上,實際上就是「我們沒錢蓋捷運,所以找你們來買單」的委婉說法。這種公私合營(PPP)模式在美國搞砸了多少案例,需要我一一列舉嗎?

長期影響還是長期負擔?

讓我們談談這個「TOD模式」的都市發展神話。緊湊高效?在台灣的語境裡就是「容積率灌到爆」。減少都市蔓延?笑死,高雄最不缺的就是空地,蔓延根本不是問題。
北高雄需要商業機能沒錯,但拜託別再複製那些千篇一律的商場模式了。現在是2023年,網購都發明多少年了,誰還需要另一個賣同樣品牌的百貨公司?
至於「均衡發展」,這詞已經被濫用到失去意義。每個開發案都說要均衡發展,結果只是把市中心的高房價問題複製到郊區。看看台中七期,均衡了嗎?更貴了而已。

泡沫觀察家的最後忠告

這個招商案確實有其優勢,國家體育場的活動潛力和捷運便利性都是實打實的。但投資前請先問自己:這個區域真的需要另一個商場嗎?還是又一個等著被電商淘汰的零售空間?
我的建議?與其盲目跟風,不如實地考察。選個平常日下午去數數捷運人流量,週末去體育場周邊看看真實商機。記住,所有開發案簡報都金光閃閃,但現實往往灰頭土臉。
最後送各位一句我在布魯克林學到的真理:當所有人都說這是黃金機會時,通常只剩下鍍金的陷阱。投資有風險,掏錢前請先戳破那些華麗的泡泡。砰!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